Search

書寫《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時,我發現三毛有個習慣,偶爾她會用中文記音來稱呼當地物件或用語,例如...

  • Share this:

書寫《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時,我發現三毛有個習慣,偶爾她會用中文記音來稱呼當地物件或用語,例如「穆拉那」.
就一個書寫習慣吧,阿任還是把這個細節抓出來,稍稍解釋,除了點出三毛這個細微的寫作習慣,也是想展現三毛對當地生活的融入,另外也是在於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阿任對這份書寫的用心.
而阿任是如何敏銳地注意到三毛這個寫作習慣的呢?
對,是在音樂裡,這篇文章放了那首讓我注意到三毛用語的曲子,跟訂閱者分享.
對,就是這麼細微的東西,光聽音樂,根本無法跟三毛聯想在一起,卻給了我線索,更深入地挖掘三毛筆下的撒哈拉.
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也很確信這份文字與圖片分享能夠提供給台灣讀者一個新的詮釋觀點,來理解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生活,這是為什麼在找不到出版社的情況下,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在網路平台發表,也期待得到諸位的支持!歡迎訂閱唷!感恩!
如果有天,這份文字能夠得到出版社青睞,成為實體書,也一定要購買唷!3Q~!


Tags:

About author
只要不在沙漠,便是走在返回沙漠途中的浪者
只要不在沙漠,便是走在返回沙漠途中的浪者
View all posts